佛經自東漢傳入我國,版本眾多,內容豐富。在我國古代文化藝苑中,放出瑰麗的色彩。試為縱橫之說,冀收獻曝之功。尚盼讀者諸君有以教之。
最早的譯經
《四十二章經》是漢明帝永平十年(67)遣使者往大月支國求取佛經,迎迦攝摩騰和竺法蘭東來,于洛陽白馬寺譯出,“是為中國譯經之祖”(見《大唐內典錄》卷一)。全經仿老子《道德經》形式,概括佛陀重要言教成四十二章,是佛弟子攝身修心的一部寶訓。也有人認為此經是摘錄《阿含經》語句編輯而成。但《四十二章經》作為我國第一部佛典譯籍,還是大多數人所公認的。
卷數最多的經
《大般若經》六百卷,是我國“四大譯家”之一的玄奘法師翻譯的。全經十六會,佛陀在王舍城的鷲峰山,舍衛國的給孤獨園,他化自在天宮,竹林精舍的白露池(簡稱“四處”)說出。唐代西明寺沙門玄則在《大般若經初會序》里稱此經“乃希代之絕唱,曠劫之遐津;光被人天,囊括真俗”的重要典籍。古代書寫此經要用一萬零三百多張紙。如果把這些紙連接起來,足有四華里多長。
字數最少的經
《大七寶陀羅尼經》一卷,是佛在給孤獨精舍為阿難所說之七佛陀羅尼。全經包括二十字的咒語,總共只有二百一十六字,比日常念誦的《般若心經》(包括十八字咒語)少四十四字。這是就經文字數說的。如果說到咒語,要算《一字水輪真言》字數最少,平常持誦有六字,如果除掉咒語開頭的“唵”字,實際只有一個“鋄”字。
中國高僧說的經
佛教的“經”是佛陀在世時他本人及其弟子所說,由印度及其鄰近國家傳來我國。歷代高僧闡揚佛理的著作很多,稱為“經”的,只有禪宗六祖慧能禪師所說的法語,由弟子法海記錄整理稱為《法寶壇經》。這是一部放射著火花的書,在中國佛教思想史上產生過巨大的影響?,F在已被列為中國二十種必讀的哲學著作。
最杰出的譯經
從后漢永平十年(67)至唐開元十八年(597)的六百六十四年中,從事佛經翻譯的譯師一百七十六人,譯出經律論(包括失譯)二千二百七十八部,七千零四十六卷(據《開元釋教錄》卷一),但其中譯經最多的是唐代的玄奘法師。法師(600-664)在印度游學十七年,“窮歷道邦,詢求正法”,“探賾玄門,精窮奧業”(《大唐三藏圣教序》)。于貞觀十九年(645)元月回到長安,歷盡十九年的艱辛,譯出經論七十四部,一千三百三十五卷(此數據慧立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》?!堕_元釋教錄》作七十六部,一千三百四十七卷;《大唐故三藏法師行狀》作七十五部,一千三百四十一卷;《續高僧傳》作七十三部,一千三百三十卷)。玄奘法師不僅是一位杰出的翻譯大師,同時也是交流中印文化、傳播中印友誼的偉大使者。他光輝的業績,在時隔一千三百余年的今天,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。
最先使用千字文編號入藏的經錄
我國古代翻譯的經論,大都散在各地,未經統一整理。自苻秦釋道安(312-385)綜理眾經,纂成目錄(即《綜理眾經目錄》),至梁僧佑(445-518)撰《出三藏記集》,約一百余年間,所出經錄不下二十余種(現只存《出三藏記集》一種),但大多是以時代先后,按人著錄,對卷帙浩瀚的群經沒有統一的編定。嗣后,隋費長房撰《歷代三寶紀》十五卷,按大、小乘排列,分成經、律、論三個部分,于是漢文《大藏經》的分類才初具規模。唐代智升撰成《開元釋教錄》二十卷,其入藏錄收,當時有書可見的經律論等凡五千零四十八卷,每十卷為一帙,創造性地取《千字文》編號,每帙一字,循字索經,對《大藏經》的檢索提供了極大的方便。這一編號方法一直為后代刊印《大藏經》所沿用。
我國第一部木刻本《大藏經》
在印刷術沒有發明以前,我國佛經均以抄寫方式流傳。直到北宋初期隨著印刷術的進步,我國才有了第一部木刻大藏經——《開寶藏》。它始刻于宋開寶四年(971),至太平興國八年(983)竣工,歷時十三年,刻板十三萬塊。全藏印本后來傳到日本、高麗和西夏?!陡啕惒亍泛汀镀醯げ亍芳匆浴堕_寶藏》為范本。當時為什么選擇在益州(今四川成都)來刊刻大藏經?1944年在成都附近發現了梵文陀羅尼經,據考證,經文是用唐代著名繭紙印刷的。咒語的右邊有漢文題記“成都府成都縣龍池坊卞家印賣經咒”。證明四川成都在唐代就是一個雕版印刷業務的重地。所以學者們認為,這和《開寶藏》選擇在成都雕版印刷有著密切關系。
舉世無雙的石刻經
石版刻經,始于公元六世紀北齊高昌氏(561-601)。如現存的山東泰山經石峪的《金剛經》,山西太原風峪的《華嚴經》以及河北響堂山的《維摩詰經》等,都是早期的代表作。大規模的石刻佛經,則始于隋大業年間,靜琬禪師在北京房山云居寺的刻經活動。自隋至明的千余年間,經過歷代佛徒和工匠鍥而不舍的努力,刻成石經一萬四千二百七十八塊,約三千五百多卷。這一舉世無雙的石刻佛經,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精神。
最新發現的明刻《大藏經》
1983年11月在山西寧武發現了保存基本完好、不見著錄的明萬歷版《大藏經》。明代,是我國刻藏最多的朝代之一。僅官辦的就有《洪武南藏》(又稱“初刻南藏”)、《永樂南藏》(通稱“南藏”)和《北藏》三部。私刻的有《嘉興藏》和《武林藏》?!度f歷藏》也屬于私刻。此藏約在明萬歷十七年(1589)至清順治十四年(1657)刻成。全藏六百七十八函,一千六百九十五部。1979年由延圣寺移往寧武縣文化館,經整理后,現存六百六十函,一千五百六十三部,五千九百九十七卷。經比勘和研究,此藏是《永樂南藏》的覆刻本。
最新出版、容量最大的《中華大藏經》
《中華大藏經》是在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領導下,由《中華大藏經》編輯局編輯出版的。全藏分正、續兩編,所收經論達四千二百余種,二萬三千余卷,分裝二百二十冊。編輯時,以《趙城金藏》為底本,并根據上起隋唐、下迄清代八種版本的大藏經??碑愅a充缺本?!吨腥A大藏經》的出版,為佛教界、學術界提供了完整、豐富的佛教研究資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