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社會上普遍存在這樣一個錯誤論調:眾生本來是佛。
閑在居士 在新浪博客 《天機!生命的奧秘!》, 智悲利美 的新浪博客 《為何要修心?如何修?修心法門秘訣》,還有 《法王 晉美彭措開示:大圓滿見修行果》,還有 潘麟 所著《家門沒上鎖》一書中等等,包括很多人,比如:凈空法師,一些所謂的大師、名人和西藏活佛等,都存在這樣一個錯誤觀念。
這種觀點首先與事實不符——
如果生命從誕生的一刻起就是佛,按照這個邏輯,現實就應該是佛境,處處是凈土,每個人,每個眾生都如佛陀一樣,世界上還會存在欺騙、傷害和煩惱嗎? 可現實恰恰相反,欺騙、傷害和煩惱隨處可見。
如果眾生本來是佛,所有眾生從誕生那一時刻起就是佛,那么存在的都應該是佛境,那么佛說的三界與六道還會存在嗎?如果這種觀點正確,難道是佛陀錯了?。?!
這種觀點與佛陀教義相違背——
佛說: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。義在說明要想成佛離不開修與證。如果說本來是佛,就不需要修,不需要證,明顯與佛陀說法相矛盾。其次在佛陀看來,四果羅漢,十地菩薩都是開悟者,但還都不是佛,還需要繼續修證,他們卻說“本來是佛”,明顯與佛陀唱反調。
佛說因果:沒因,哪有果;沒有付出,哪有回報。佛說:“眾生皆有佛性,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。” 也在說明:佛是修證的果,而不是本來就是。就如:春天沒有播種,哪來秋天果實成熟。都說明這種觀點是錯誤的。
本來是佛的觀點與六祖的思想不符——
六祖在壇經偈中說:
“邪迷之時魔在舍,正見之時佛在堂。
性中邪見三毒生,即是魔王來住舍。” ——說明自性中存在邪見的種子,否則不能生出邪見。 這就是在說明一個問題:自性不是本來清凈。只有去除了不清凈的因素,才會清凈。如果錯誤解讀為本來清凈,那是在歪曲六祖本意。
“若能心中自見真,有真即是成佛因。
不見自性外覓佛,起心總是大癡人。” ——說明心中有佛種,心中的“真”才是成佛的因,即成佛的種子。所以說本來圓滿,本來是佛,不是六祖的觀點。
持這種觀點的人,大多源引于六祖的話:這里要說一說六祖的根基、根器:根器是累劫修證的功果。只有證得清凈的人,才能說自性清凈;只有證得圓滿的人,才能說自性圓滿。當下具足清凈和圓滿,不等于從一開始就是清凈和圓滿,也是累劫修證的結果。所以不要誤解六祖本意。況且禪宗是佛教的一個分支,禪宗的思想與佛教在基本教義(根本思想)上是相通的,即在對真理的認知上是相同的,但是在法上存在不同。
六祖的根器,常人無法比,如果常人也跟著說六祖的話,就是打妄語,因為根本做不到。不但是做不到,達到的悟境,常人也無法相比,因為悟是分等級的,有領域和層次的差別,況且,理上的頓悟,不等于事上、行為上能做到。就如一個吸煙成癮的人來說,當他發現吸煙的危害時,也不是馬上就能戒掉一樣,而是需要時間和毅力,才能戒掉。修行也是如此,理論上知道明白,不等于在事上能做到。 頓悟與漸修是分不開的。六祖的根器是果,這個果也是從種子開始的。
本來是佛的觀點違背宇宙的規律和法則——
不論是宇宙,還是世界,任何事物都存在兩面性,即是:正反、陰陽、正邪、明暗、善惡、美丑、真幻、清濁、凈垢、虛實、高低、進退、快慢、順逆、成敗、得失、圓缺、因果等等。說明在本源層面具有一切的種子,所以才有一切的可能。世界不只存在光明、秩序、真、善、美等因素,還存在著相對立的因素,也說明了本來是佛,本來清凈,本來圓滿的說法違背了宇宙的規律和法則。
本來是佛的觀點違背了自然運行規律和法則——
現實中,果實的生成,需要從種子開始,經過生根、發芽、成長、壯大、結果的過程,中間還需要施肥、除草、耕作等等付出和勞動。這就是自然規律對人的啟示。哪有一開始就是果實的邏輯,這既不符合規律,也不符合現實。
還有兩種情況也不會有結果,一是種子雖然種下了,種子根本沒有生根、發芽就腐爛了,即胎死腹中。二是有的種子雖然生根發芽了,但是中途夭折了,也不會有果。這兩種情況,根本就沒有結果。本來是佛的觀點顯然是錯誤的。
這種觀點的社會危害性極大——
如果本來圓滿,本來是佛,就不需要修。就等于說人有錯誤不需要修正,社會有問題不需要糾正,違法犯罪,違背道德的行為都不需要糾正。人可以為所欲為,不需要有任何顧忌,無所謂底線。這樣就等于默認和縱容了違法和犯罪,默認和縱容了一切不道德行為,多么可怕的論調。接受的人越多,危害性就越大。社會上一些所謂聰明人的放縱,就說明這個問題的嚴重性。多么不負責任,多么不符合邏輯,多么經不起檢驗和推敲?。?/span>
本來是佛的觀點不符合邏輯,并且自相矛盾——
眾生可以成佛,佛是否可以成為眾生?如果說佛可以成為眾生,那么佛是如何成為眾生的?有人會說:迷了,才變成眾生,比如:凈空法師等就這么說。請問:佛還能迷嗎?如果佛還能迷,說明佛也不究竟,不圓滿。本身想成佛,但是這個佛還不穩定,還能退變成眾生,多么矛盾的說法。
按照 閑在居士 在《天機!生命的奧秘!》一文中的觀點: “本來的佛”被物(外境)所轉了,所以才會迷,而成為眾生。
佛說:“若能轉境,則同如來。” 若能被境所轉,那不是佛,很顯然 閑在居士的觀點與佛經相抵觸,與佛陀教義矛盾。
按照潘麟的觀點:眾生本來就是一個佛陀,只是佛性被每個人的自我意識給嚴密封鎖住了。
佛還能被自我意識給嚴密封鎖住而不能顯現,簡直是奇談怪論!潘麟的說法本身就自相矛盾:本身要成佛,但是這個佛還能被自我意識封鎖住,這不是自相矛盾嗎!如果佛還能被自我意識封鎖束縛,說明“自我意識的能力”比佛的能力還要大,比佛還有智慧,倒不如說這個自我意識更具有誘惑力!
潘麟在講《金剛經》時說:眾生是墮落的佛,是迷途的佛。請問:佛還能墮落嗎?佛還能迷嗎? 這種說法本身就與佛陀思想相矛盾。
如果佛還能墮落,佛還能迷,如果佛還能被自我意識封鎖束縛,說明佛也不究竟、不圓滿,那么佛也不值得我們去追求和向往。
這種觀點不具有可檢驗性——
不論信哪一種學說和思想觀點,都不能盲目輕信,都需要實證,已經被證明的,則另當別論。但是關于生命本質和事物本質的認知理論,需要在各個領域,各個層面進行驗證,來證明它的正確性。沒有經過實證的理論,就不清楚它的正確性,就做不到真信和堅信。